江西成考专升本语文模拟试题汇总>>>
以下是江西成人高考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江西成考专升本语文全套模拟试题(四)》,供您查阅: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吾孰与徐公美
译文:我和徐公比,谁更美?
B.君安与项伯有故
译文:你怎么和项伯有旧交情呢?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文:蚯蚓没有爪牙的锋利,筋骨的强健。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哪管他的年纪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答案:C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 称:适合
B.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除:解除
C.主上向我,为首为讳乎 首:自首
D.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 直:值得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①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②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④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C
4.1951年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的是 ( )
A.茅盾
B.赵树理
C.老舍
D.巴金
答案:C
5.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是 ( )
A.曹禺
B.巴金
C.鲁迅
D.茅盾
答案:C
6.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 ( )
A.李白
B.王维
C.杜甫
D.王昌龄
答案:D
7.下列成语中,不出于《季氏将伐颛臾》的是 ( )
A.分崩离析
B.季孙之忧
C.望洋兴叹
D.祸起萧墙
答案:C
8.下列描述文字属于细节描写的有 ( )
A.初,广之从弟李蔡与广俱事孝文帝。
B.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
C.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D.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
答案:D
9.下列诗人生活在盛唐的是 ( )
A.李白
B.陈子昂
C.李商隐
D.自居易
答案:A
10.在《苦恼》中,车夫姚纳的真正苦恼在于 ( )
A.儿子死了
B.年老多病
C.生活艰难
D.苦恼无处诉说
答案:D
11.《礼记》是一部 ( )
A.道家著作
B.墨家著作
C.法家著作
D.儒家著作
答案:D
12.“贻笑大方”这个成语出自 ( )
A.《秋水》
B.《季氏将伐颛臾》
C.《谏逐客书》
D.《寡人之于国也》
答案:A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 ( )
A.怀古诗
B.田园诗
C.边塞诗
D.山水诗
答案:C
14.《论快乐》一文提出精神的炼金术能 ( )
A.教人学会休息
B.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
C.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
D.洗涤灵魂
答案:C
15.《大同》论证理想社会时主要运用了 ( )
A.类比法
B.归纳法
C.对比法
D.演绎法
答案:C
16.《行路难》的作者是 ( )
A.杜甫
B.白居易
C.李白
D.李商隐
答案:C
17.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 )
A.自然无为
B.仁和礼
C.严刑峻法
D.民本思想
答案:B
18.郁达夫和郭沫若曾一起组织过 ( )
A.未名社
B.创造社
C.文学研究会
D.语丝社
答案:B
19.下列各句采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 )
(1)什么花儿秋天阵阵香?什么鸟儿秋天排成行?桂花秋天阵阵香,大雁秋天排成行。
(2)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3)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A.反问 对偶 拟人 对偶
B.反问 拟人 夸张 对偶
C.设问 比喻 拟人 夸张
D.设问 对偶 比喻 夸张
答案:C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答案:D
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30分。
(一)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21~23小题。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1.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效果如何?(2分)
答案:排比。增强气势。
22.在这段话中,孟子提出了哪些实行王道仁政的主要措施?(4分)
答案:富而教民。首先进行物质文明建设,发展经济,解决百姓吃饭问题,植桑养畜,使民以时,“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然后再进行精神文明建设,进行礼义教化,“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通过实行仁政,最终达到统一天下。
23.分析这段话的论证方法。(4分)
答案:连锁推理。第一层,若能植桑养畜,使民以时,就可五十者衣帛,七十者食肉,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温饱解决之后,若能进行精神教化,就可实现“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第二层,若能富而教民,就可实现“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第三层,若能实现“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就可得出结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二)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24~26小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4.如何理解这首诗平淡淳美的风格?(2分)
答案:由于陶渊明在诗中融入了对田园的喜爱和远离官场的恬淡心情,因而笔下的景物都带上了醇美色彩,表现出平淡自然的风格。
25.分析这首诗融写景、抒情、说理为一体的特色。(4分)
答案:这首诗虽然只有十句,但其中却有说理,有写景,有抒情,恰切地表现了诗人非常细微的内心感受。诗的开头四句和末尾二旬说理,中间四句写景。但说理中也有景物描写,如“心远地自偏”,虽是说理却给人以很强的形象感。说理中也有抒情,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就洋溢着诗人喜悦的心情。同时,中间的四句虽然写的是天气和飞鸟,也包含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而飞鸟晚归的形象描写,也寓示着诗人找到了生活上的皈依。
26.分析这首诗写景句子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这首诗写景的句子主要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四句。这四句千百年来,被人们传诵不已,不仅仅是因为成功地描绘出优美的田园景色,而且是在这种景色描写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情感:远离纷争、喧嚣、危险的官场,过着轻松自在的生活,采菊饮酒,悠然远望,何等惬意!黄昏时分,飞鸟结伴还巢,刹那间,诗人一下子领悟到了自己的心灵归宿,像飞鸟归巢一样,他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精神家园。
(三)阅读《氓》中的一段诗句,回答下列27~29小题。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7.从这两节诗中选出相应诗句说明造成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社会的根本原因和前天的直接原因。(4分)
答案:“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表明当时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这是造成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社会的根本原因。“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前夫的“二三其德”是造成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
28.解释这段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4分)说:
汤汤:
渐:
爽:
答案:说:同“脱”,解脱。 汤汤:水盛貌。 渐:浸湿。 爽:差错。
29.将这段诗句中的下列诗句译成现代汉语。(2分)
其叶沃若:
二三其德:
答案:它(桑)的叶子茂盛润泽。
三心二意坏品德。
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共30分。
(一)阅读钱钟书《论快乐》中的一段,然后回答30~32小题。
穆勒曾把“痛苦的苏格拉底”和“快乐的猪”比较。假如猪真知道快活,那么猪和苏格拉底也相去无几了。猪是否能快乐得像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会容易满足得像猪,我们是常看见的。把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这是最糊涂的分析。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小孩子初生下来,吃饱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虽然他身体感觉舒服。缘故是小孩子时的精神和肉体还没有分化,只是混沌的星云状态。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时的筵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那时刻的灵魂,仿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虽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快乐时的你,一定心无愧怍。假如你犯罪而真觉快乐,你那时候一定和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同样心安理得。有最洁白的良心,跟全没有良心或有最漆黑的良心,效果是相等的。
30.所用修辞方法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案:比喻修辞法起到了化深奥为简明、化抽象为具体、使哲理的阐释形象生动的作用。
31.从上面一段文字看来,作者所论证的人生哲理是什么?(4分)
答案:快乐由精神决定。
32.这段文字采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什么?(2分)
答案:主要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二)阅读作品片段,回.答下列33~35小题。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式的。
33.这段文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分)
答案:排比、比喻。
34.概述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4分)
答案:南国的和风细雨和柔和淡雅并不鲜明地突出秋天的悲凉过程。南国之秋色淡、味浅。
35.从这段文字看,作者对南方的秋天有什么样的看法?(4分)
答案:南国秋天的特点是清凉、平淡的,让人无法领略秋之意境。
(三)阅读《日出》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36~38小题:
黄省三 经理!
潘月亭 石清,这是谁?他是干什么的?黄省三经理,我姓黄,我是大丰的书记。李石清他是这次被栽的书记。潘月亭 你怎么跑到这里来。
(对李)谁叫他进来的?李石清 不知道他怎么找过来的。
黄省三 (走到潘面前,哀痛地)经理,您行行好,您裁人也不能裁我,我有三个小孩子,我不能没有事。经理,我给您跪下,您得叫我活下去。
潘月亭 岂有此理!这个家伙,怎么能跑到这儿来找我求事。
(厉声)滚开!黄省三可是,经理——李石清起来!起来!走!走!走!
(把他一推,倒在地上)你要再这样麻烦,我就叫人把你打出去。
(黄望望李,又望望潘。)潘月亭滚,滚,快滚!真岂有此理!
36.本片段里出场的人物是谁?他们各自的身份是什么?
答案:黄省三:大丰银行的小职员。李石清:银行家潘月亭的秘书。潘月亭:大丰银行的经理,大资本家。
37.从这一片段中可以看出潘月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分)
答案:潘月亭毫无人性、铁石心肠、凶残狠毒。
38.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突出不同人物的特点?(2分)
答案:语言、动作。
四、作文:50分。
39.题目:业精于勤
要求:A.必须写成议论文;
B.不少于800字;
C.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略。
更多成人高考资讯,如江西成人高考报名时间、江西成考报考条件、江西成考网上报名、历年真题等请收藏江西成考网http://www.zsjyck.com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实时更新,请以最新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 上一篇: 江西成考专升本语文全套模拟试题(三)